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城市街区改造(四)
陶然亭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
申报单位:筑福(北京)城市更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北京市西城区
组织实施单位:陶然亭街道办事处
投资单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筑福(北京)城市更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7年
竣工时间:2019年
更新规模:6条街主道,共计2021平米(沿街建筑立面改造面积)、用地面积6700平米
总投资额:1678万元
更新缘起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改造前街道交通无序、立面商业空间、建筑外墙、小区围墙围栏等损坏严重,街巷风貌缺乏城市色彩。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发布,“街区更新”是业已成为落实核心区控规的重要创新模式。此次改造动员多方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背巷街区环境突出短板,还原老街风貌,突出新时代特色,重振老街区的精气神。
更新亮点
1.设计创新
“一街一文化,一胡同一故事”。深挖历史脉络和文化元素,以街巷环境整治为切口,重点更新沿街建筑立面、文化景观、立面色彩及口袋公园等方面,打造"古典、现代、京味、红色"相互交织的街区文化属性,完善街道景观色彩,丰富街道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解决交通拥堵不堪,绿化缺失,设备不全等城市街道中普遍反映出的通性问题。
推行“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的理念,避免大拆大建。采用实施交通组织微循环改造理念和举措,充分利用特有尺度关系,因小就小,将所有景观要素尺度都降下来,重点发力静态交通,畅通道路微循环,给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2.技术创新
(1)集约:对于胡同空间较窄街道,采用太阳能墙壁灯,节约场地空间;
(2)微调:针对胡同绿化空间较少问题,采用垂直绿化、微空间绿化等多重绿化景观形式的体现;
(3)宜行:重点整治胡同外窗、空调外机,打造错落有致,平整畅通的通道,将优先权归还到行人手中。
3.模式创新
(1)保留胡同文化。充分对胡同文化进行保留,对具有历史特征的环境进行修复、环境景观提升,创造街区文化中心。
(2)打造新的社区休闲娱乐公共空间。改造商业街停车空间,增加绿化休闲空间,增设特色文化背景墙、街心公园,沿街底商建筑外增加文化标签,提升街道空间的景观环境和文化韵味。
(3)充分征集居民意见,满足居民刚需。
4.运营创新
打造物业引进,底商、住户、街区融合一体的文化氛围,通过统一底商经营环境,新建网红打卡点等手段,以文化特色盘活公共活动空间,带动街道的商业氛围提升。
更新效果
在“一街道一特色“的背景下,依托陶然亭街道本身具有的红色基因,重点打造”廉政文化一条街“,营造良好的廉洁社会文化氛围,使社区文化更向上、民风更淳朴、家风更淳正,政风更清廉。
更新改造后的陶然亭胡同,新旧交织,历史文化与现代自然切换。以黑窑厂街道为例,其改造过程中充分使用仿古更新方式,大量采用古地砖、斗拱、飞椽等仿古建构件,修古如古,呈现老北京镜像。改造完成后,街道内增加了城市景观亮点、商户立面特色改造、老字号店面改造,丰富街道整体的各类功能。
专家点评
深挖历史脉络和文化元素,以街巷环境整治为切口,重点更新沿街建筑立面、文化景观、立面色彩及口袋公园等。同时解决交通拥堵不堪,绿化缺失,设备不全等城市街道中的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