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1月8日,“2017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暨‘千企千镇工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千企千镇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单位 |
(Guangming Net News) On January 8, "2017 China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the Launching Ceremony of 'Thousand Enterprises & Towns Project' was held in Beijing. The project “Thousands enterprises & townsproject” is jointly initiat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China Development Bank, China Everbright Bank, China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 China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and CUPC. Since the project was put forward in early March last year, more than 270 enterprises and more than 350 small towns have joined to build town-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efforts from multiple aspects, more than 20 pairs of town-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established. During the ceremony, QIU Baoxing, former Minister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Counselor of the State Council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The speech is recorded below:
特色小镇实际上是一个新生词,新事物应该以新的方法论来进行阐述。大家知道上世纪50年代,我们涌现出来第一代的系统论,也就是控制论、信息论。到了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时候,我们第二代的系统就出来了,这些理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仍然能有解决像特色小镇这样一类新城市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第三代系统论,就是复杂适应理论提了出来,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特色小镇是怎么运转的?也揭示了主流经济学的出现。大家都知道,用主流经济学来描述分析特色小镇是完全失败的,因为在主流经济学里面特色小镇是一种生产函数,但是用了复杂适应理论以后,情况就改变了。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复杂适应理论认为任何复杂系统都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不仅是数量和参数上,它还涉及到如说颠覆性的创新,它是一种技术上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色小镇发展了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也就是小镇+“一村一品”。当时的小镇是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很快就有了2.0版本,就是小镇+企业集群,以浙江为主体,所以浙江省几乎大多数的小镇都有一个阶级集群,而这些企业集群都可以放到全球的产业链中去,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后来居上。
那么3.0版,就是小镇+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休闲这一类的产业大幅度的蓬勃发展,包括养老服务等。
4.0版,就是小镇+新经济体。小镇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主要手段。所以说这样一来,这30年来,特色小镇在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四个版本的变化。
第二点,经济的变迁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特色。通过创新促使多样性的产生,是良化经济学,这就讲到了美国的哈佛大学。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就提出来特色小镇的问题,它在一本叫做《国家竞争力》的书里面写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竞争力常常不取决于宏观的数据,而决定于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就是小镇。4.0版的特色小镇是当前的一个新奇事物,它的新产品、新结构、新创业生态特点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城市组成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要件。所以它的新奇体现为三种范式:一个是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小镇改造成新奇的特色小镇;在没有的功能区、空城里面植入特色小镇,改变他原有的不足;第三,将特色不足的小镇,升级改造成为有新奇产业、新奇特色的小镇。所以我们讲到特色小镇,讲的是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特色的广度,就是说你有多少个特色?第二个是特色的唯一性,就是特色的深度。一个产业或者空间的特色,到底是本地区的唯一的?还是全球唯一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重要的体现。
第三点,就是强调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因为在一座小镇里边,各种各样的异质主体之间存在着非线性作用,甚至是无序的互动。浙江省所有的小镇都不是规划出来的。它是涌现出来的,但是它也有一些能够确定的东西,就是它必定存在差异、必定是创新的、必定是绿色的、必定是能够被组成和能互补的。小镇是人住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所以虽然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这五方面是非常清晰的。
第四点,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组织的各种复杂性是因为它是由不同的异质主体的变异性、主动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共同产生涌现的力量。在4.0版的小镇里,产业和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个体的自适应性所形成的自组织性,就相当于企业孵化器,所以建设一千个企业,一千个小镇,要用企业的力量自上而下涌动,要让政府管理小镇,防止一哄而上;政府要激励而不是取代,政府应该是简政而不能专权,政府应该是为小镇护航,排出一些利益集团的干扰,旧体制的干扰,而不是包办取代;政府对小城镇评估,而不能刮风,只有政府有能力刮风。所以这一点,刚才发改委的司长说的非常对,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一阵风。
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分辨出来什么是好的小镇,什么是差的小镇?所以说,特色小镇的首要特点,就是自组织性。好的小镇,他是由下而上产生出来的。比方说横店,它是因一个支部书记的梦想发展起来的,这位支书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把我们历史上消失了的圆明园、秦皇宫复制了出来,到现在为止,他复制出来的50栋建筑组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小镇,每年能够吸引一千多万游客;同时有将近60%的古装戏从这里产生出来的,这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差的小镇,就是政府代替,由上而下的。我告诉大家,一般的城市搞一个基金小镇就足够了,不然完全浪费了。
所以我们现在已建成的任何一个特色小镇,差的小镇是同质化竞争;好的小镇,具有特色小镇的广度,结构是有特色的、空间结构是有特色的、资金链是有特色的,所有的特色汇集起来,形成了这种广度。比如说成都德源镇,原来是一个很糟糕的开发区,几乎是鬼城,但是当地的农民请了有能耐的人参与,把这个50万万平方米的人口稀少的新住宅区,开发成为一个创客天堂,凡是创业者所需要的配套设施,他都有,比政府主动设计创立一个基地更好,这就是因为他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
这样的特色小镇同周边其他的小镇,包括全球的产业是有很强的连接的,能够形成非常强有力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各方面的联系。比方说成都的安仁镇,面积达,但是它有50座博物馆,把四川省所有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集中在小城镇,将这个小镇变成了一个文创基地。这个文创基地,跟成都本身的现代化是能够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所有搞文创的必须到这里来。
第五,集群。宜兴丁蜀镇有做紫砂壶的学校,有做紫砂壶的泥料的采购,有贷款公司,技术评级的公司,推销公司。所以在这个小镇上,家庭作坊达到了一万两千多家,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
第六,开放。如果一个企业规模虽小,是否能把自己的产业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向两头延伸?比如柳市镇,它曾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地方,后来成为第一强镇,是因为这里的农民发展低压电器,现在中国的低压电器80%都是这个小镇生产的,而法国,世界上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商也在和这个镇子合作。但是差的小镇,他完全是1.0版本,完全没有活力。
第七,小镇与周边小镇的协同效应会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以及超规模效应。比如说保定的庞口镇,它的农机交易量每年达到300亿元;再比如杭州的友好城市法国尼斯,这里有古城,有电影城,有高新技术区,政府参与进来,与周边形成了整体互补。但是如果是发展差的小城镇,则是跟周边没有互补关系。
第八,评价体系微循环。城市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是大规模的集中。但是小镇可以有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污水处理,分布式的海绵城市,分布式的能源供应等等一切都是分布式的,所以他是绿色的,是符合我们绿色发展的方向的。
第九,自适应。小镇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企业拥有投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高度的自适应性,对外部能够主动适应,与政府部门不同。对环境拥有自适应能力,小镇才能够发展。
早先在东北三省,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都是最发达的,但现在都搬到南方去了,怎么搬过去的?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小镇上,把最好的数控机床,最好的机器人都带了出来,那是因为因为南方有特色小镇,有一个活的体制。特色小镇与特色小镇之间能够组成城市网络,这种城市网络重新产生高层次机构。所以杭州为什么搞特色小镇?就是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手下团队的一些人突然变成千万富翁,一千个千万富翁中间,又有一些人自我创业,成为小马云。政府说,在马云的总部附近布局三个校长,700多个自主创业的人最好可以一网打尽,这个云栖小镇是这样的。但是差的小镇呢?只会单枪匹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小镇,他会产生自主性、超规模效应、协同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特色小镇说易行难,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预先做出评估然后再进行实施。政府只能做这件事情,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评估和引导上。供给侧改革核心问题是激励机制,是创新的激励机制,要让他的积极性涌现出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