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动力小镇

发布时间:2017-05-04

江北动力小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靠浙江省“千人计划”产业园,北拥国家级北山生态游步道,东接宁波电商产业园,南临京杭大运河组成部分——慈江。慈城镇是浙江省的经济重镇,位

江北动力小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靠浙江省“千人计划”产业园,北拥国家级北山生态游步道,东接宁波电商产业园,南临京杭大运河组成部分——慈江。

慈城镇是浙江省的经济重镇,位于宁波西北部、“上海两小时经济圈”内,处在宁波市域最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城镇集聚带,是连接中心城和副中心城的中心节点,是宁波市重要的战略空间。

慈城镇也是文化之乡,建于春秋时期,史称“句余”“句章”,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大量的传统建筑显现出慈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动力小镇”总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核心区1.5平方公里。围绕“动力小镇”建设,按照产业、文化、旅游、居住“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规划思路,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引导江北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围绕动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通过努力打造一个产城联动、人口集聚的特色小镇。

动力小镇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央企)、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民企)作为投资主体,以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发展平台,其运作模式是由企业主导项目建设,以新项目为主开展招商引资。

“一园一院”绘蓝图

中船集团将在慈城镇建设“一园一院”,“一园”是中船(宁波)装备产业园,将主要建设和发展中船动力与宁波中策合作项目、盾构生产基地、齿轮箱和螺旋桨等动力集成装置生产基地、大功率柴油机研发及生产基地;“一院”是指装备动力研究院,它主要聚焦海洋装备动力产业研究设计及其产业化,将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级研究机构,推动海洋装备动力技术进步和发展。

一园一院”将成为动力小镇在现代产业体系飞速运转中的新引擎,动力小镇将以“一园一院”建设为抓手,打造自主品牌产业化基地,形成6大产业板块,通过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年产值100亿元规模的动力装备产业园。

产业集群展雄姿

目前在园企业有11家,集聚了三星、联东U谷、长阳、激智科技、瑞源生物等优势企业,“智能电表、膜材料、科技型小微企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推动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此外,慈城镇还将加强与央企、大企业的合作,强化产业招商、科技招商、以商引商,招引一批高端高效、高附加值、高产出率的优质项目和优秀企业,并加快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从而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态势。

项目落地:国内一流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联东集团入驻浙江省的首个项目——宁波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项目已落户动力小镇。项目定位为高端产业综合体项目,打造成聚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基地、中试成果转化基地、企业总部、产品展示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都市型产业集聚地;三星医疗在动力小镇的二期项目也已开工,建设项目为智能环保配电设备扩能及智能化升级项目,该项目重点围绕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推进公司在智能配用电领域的产业化布局。

同时,三星医疗还将结合产品规模优势,建设精密模具加工中心与注塑中心;国家“千人计划”领衔的长阳科技、激智科技两家企业成为园区打造膜材料产业基地的重要砝码,目前整个基地已落户3家膜材料企业,膜材料产业的集群效应正在显现。此外,浙江省勘院专业设备制造基地、韵升弹性元件、惠尔顿儿童安全座椅等一批项目也即将集聚小镇。

人才引进:为了推动项目持续发展,动力小镇还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小镇目前有国家“千人计划”4人,省级“千人计划”1人,硕士及硕士以上人才65人,获得各类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授权13项。动力小镇还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适时引进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博士等高端人才,支持产业发展。

项目落地和人才的引进为动力小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无论是引进目前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联东集团,还是建设国际领先的中船(宁波)装备产业园,成立中船海洋装备动力研究院,动力小镇都在着力构筑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战略高点。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现有基础强化产业链招商,做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真正让动力小镇成为要素集聚的新高地、新平台。

慈城古县城历史街区

环境优化聚人气

文化: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生命张力。接下来将把动力小镇建设与“文化立镇”“生态美镇”战略结合起来,着力发挥好文化底色和生态底色两大“镇城之宝”,建设更加宜业、宜居的动力小镇。

慈城在历史上曾是远近闻名的“进士之乡”,从唐宋至明清,共出了519名进士。到近现代,这里也涌现过不少文化名人,比如京剧大师周信芳、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著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者冯骥才等,直到今天,慈城内的书香古风依旧可觅。

目前慈城古县城已开发了孔庙、古县衙、校士馆、冯俞宅等7个旅游景点,完成公共景观改造33万平方米,并探索引入了文化创意展示等与古城相协调的第三产业。早在2014年,慈城古县城开发由“线”向“面”扩展的思路,完成了福字门头、甲第世家、布政房等3个国宝级建筑的修缮,并由此组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金家井巷国保区,为下一步导入产业、集聚人气提供平台空间。

生态:在生态美镇方面,动力小镇围绕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的目标,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改善小镇生态环境,提升小镇综合品质,做好环境文章。动力小镇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狠抓污水管网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开展郭塘河、慈江龚冯段综合整治,让水利工程兼具防洪排涝和景观美化功能;坚持重点突破、常态长效,按照产旅融合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增添产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工业旅游产业形态;同时,动力小镇还开发了一批兼具都市工业、休闲观光、科技体验等功能要求的旅游产品。

此外,动力小镇还注重产业发展和休闲旅游的融合,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周边乡村旅游和北山休闲旅游外,把服务特色小镇的商务休闲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动力小镇借助市场力量开发建设的环鑫庄园,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海归人才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为特色,提供纯天然的环境,高品质的享受。位于特色小镇核心范围,已投入1000余万元的环鑫庄园,现在已成为江北动力小镇企业商务会议活动和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打造宜业宜居小镇就必须做好相关配套建设。根据小镇产业发展需要,动力小镇积极对接就学、就医、养老、住房等公共配套。

一是支持新城外国语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市、区级优质教育资源向小镇统筹布局;

二是扩大优质医疗服务。支持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做大做强,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名院带动作用;

三是改善小镇居民住房条件。确保慈湖人家三期等3个安居工程尽早交付,加快黄山、陈广庄项目建设进度。

集聚力量谋发展

随着项目的落地建设,动力小镇的实力也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长阳科技、惠之星、威孚天力、瑞源生物、惠尔顿等10余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7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97.5%。其中工业投资为6.07亿元,基础设施及其他投资为3.68亿元。投产项目9个,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6.74亿元,税收实现1.09亿元。另外,动力小镇还将绿野农庄纳入其规划范围,共接待旅游人次32万。

动力小镇的发展远不止于此,小镇将集聚力量再出发。一是“多规融合”,提升小镇生活品质。动力小镇已列入宁波市“多规融合”试点,将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融合、相互衔接,实施城乡空间“一张图”管理,推进要素全统筹,坚持产城融合为引导,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动力小镇内部各功能区块的规划研究。动力小镇还将按照“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要求,促进空间布局有机更新、结构优化,开展全域旅游规划。二是加快重点项目投产,夯实动力发展基础。2016年,动力小镇将安排项目2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6个,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三是整合资源精准招商,加速高端产业集聚。一方面,动力小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现精准招商和专业化招商,借助联东U谷在招商领域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争取更多优质中小型企业落户小镇;另一方面,动力小镇依托战略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专业优势,拓展项目来源,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延伸优势产业链,打造以动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长阳科技、惠之星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杠杆顺势做大做强。

随着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和道路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建和竣工,一座配套逐渐完善、品质日臻提升的慈城新城轮廓清晰的勾勒。动力小镇主要投资项目包括宁波中船产业园项目、宁波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项目、宁波三星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新材料项目、小镇生活商务配套区建设项目、小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到2020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税收将达到5亿元;依托周边古县城及山水资源,旅游人数50万人次以上。

“两江”北岸,是宁波城市品质提升的主战场。慈城就定格在这片发展空间和潜力最大的土地上,一个产业方向定位明确、发展路径清晰、政策措施有力的“动力小镇”,正在着力构筑发展跨越的高起点。

上一篇: 皇后镇

下一篇: 胭脂沟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