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3平方公里的余杭“梦想小镇”,采用“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是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翘楚”,为省长工程。该小镇2015年3月28日启用,已经集聚基金及投资机构58家,资本管理规模超过 |
占地3平方公里的余杭“梦想小镇”,采用“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是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翘楚”,为省长工程。该小镇2015年3月28日启用,已经集聚基金及投资机构58家,资本管理规模超过115亿元;引进孵化器公司7家;申报入驻项目近100个,创业团队人数超过2000人。其目标是在3年内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
1.孵化与基金叠加,扼住创业生态圈的关键环节
梦想小镇采用“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其中,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大数据、云计算、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企业。天使小镇则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
通过孵化与基金叠加,梦想小镇紧紧抓住创业中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两个环节,让“人才”与“资本”无缝对接。
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很多众创空间只提供一个孵化创意的场所,而梦想小镇要打造的是完善的孵化链条,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全程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孵化服务:苗圃阶段,通过选拔或创投运营商推荐,给予入圃企业3到6个月的零成本孵化期,并设置强大的导师阵容,为项目提建议;孵化器阶段,入孵企业可享受小镇各项政策优惠;加速器阶段,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加速器,可以享受管委会“育成计划”跟踪式的定制服务,直至并购上市。
打造三大基金覆盖的“全阶段金融服务”。针对创业融资环节,天使基金小镇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贷风险池、与银行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以政府投资带动风险投资,以风险投资带动孵化服务,从而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小镇逐步构建起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不同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三大资金为主;已经吸纳了省信息产业基金、红杉资本、IDG资本等优质项目入驻。
2.以赛促创,大力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
梦想小镇着力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据杭州工商局统计数据,杭州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多达8876家,创业大学生1.9万余人,其中以浙大为主,电子、计算机相关领域最火,创业氛围远超清华、北大。梦想小镇所在地刚好毗邻浙大、杭师大等高校,并且专设浙大校友孵化器,决心将人才这张王牌牢牢抓在手里。
为此,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主动搭台、以赛促创,打造“创业先锋营”,以比赛选拔的方式优中择优,将主要扶植对象“泛大学生”(即在校生及毕业后10年内的大学生)聚集起来。
对这批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的“四无青年”,政府提出“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给予超大力度的优惠支持:有“3+2”租金优惠,入驻企业三年免租,若三年内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还可增加两年免租期;有多元的资金扶持计划,入驻团体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风险池贷款、30万元商业贷款贴息以及各种物业、云服务、中介补贴。
此外,余杭区还成立了科创园创新创业导师团,推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制;聘请创业培训老师、成功企业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专家,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帮助入驻梦想小镇的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培育未来企业家。
3.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优化公共配套设施
余杭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专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梦想小镇—天使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梦想小镇—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形成两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筹建创业服务中心,努力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服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作为梦想小镇的管理方,则在互联网思维下转变服务意识,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云平台”服务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的特色服务组合。
此外,区政府与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围绕小镇产业形态与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公共配套设施,力争将小镇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小镇:
提出“三生”开发原则,生态先行。小镇临近西溪湿地、闲林港,在环境打造上突出“生态”特色。提出造镇的“三生”原则:“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在自然的底板上进行嵌入式开发,核心区1/3的面积将保持原生态,包括稻田、菜地、水系等。
完善全息生活配套。小镇从食、住、行、乐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小镇生活。在空间布局上按照创业办公、生活和精神文化三个1/3来设置,打造商业、居住、网络三大特色配套。商业配套包括点典万喜年公司运营的食堂、祐驿站便利店等;居住上,引进小米“U+公寓”;网络配套上,则全面铺设宽带、精品4G网络、无线WiFi三大基础网络,形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创业者生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