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8-12-03




11月30日上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顾问尹成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顾问杨士秋,国务院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刘顺达、原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王志发、华都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志国等3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会议并从不同角度座谈了自已的体会、感受和意见。

 

大家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发展进程,高度评价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经验。郑新立同志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创造的奇迹、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总和。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位居世界首位,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超过美国3200亿美元。因此,大家有理由为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我国改革开放奇迹创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是否正确的标准,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三是坚持渐进式改革,四是坚持一切改革先试验后推广,五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六是坚持各项改革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在谈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时,尹成杰同志说,改革开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真正动力。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必须提高质量和效率,关键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精神,加快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二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四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杨士秋同志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关键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如果没有要素流动,就不能实现融合。关键要素产业、人才、公共服务要下沉。培养农村人才和城市人才下乡要双管齐下。  王志发同志说,要以产业振兴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振兴为城乡融合奠定产业基础。推动城乡融合,就是要实现大中城市、小城镇和乡村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刘顺达,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社原社长王平生,华都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志国,中国海外控股集团副总裁于建忠还对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脱贫、“千企千镇工程”以及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蒋正华主席在座谈会总结时指出,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破冰,破解“三农”难题,构建合理的城乡关系,是40年来的一条改革主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城乡关系改革最强音。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在城乡融合进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副主席兼理事长陈炎兵主持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