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中药材产业“抻”长产业链布局 “江南药镇”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18-12-18

白云山上白芍,大盘山下萧统,“磐五味”蜚声四海,“浙八味”万里流芳。中药,是历史交给磐安的厚礼,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责任。

如何发展?如何提高?在江南药镇,这里有了自己的解答。

“磐安的中药产业应该转型,也必须转型,只有磐安拥有了自己完整的中药产业链,才能真正让中药产业振兴。”县委常委、副县长,新城区党工委书记,江南药镇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熊伟威说。

今年的江南药镇,正在又一次扬帆起航。

【中药材饮片生产走向工业化】

“这是切药机,分成刨片机、直切机、转盘机等几种。这是脱皮机和轧扁机,主要是用于桃仁,杏仁,还有麦冬等药材。这是砸碎锻制机,用于一些贝壳类和矿石类的药材。分门别类,各有专攻。”

“蒸煮车间里面全都用不锈钢,包括墙壁也包括天花板,这样能进行醋蒸馏,避免生产过程当中会产生的霉变,也更加便于清洁。”

“灰尘和烟都通过管道,到外面水池里面进行处理,然后通往整个公司的污水处理车间,达标以后再排放到市政管网里面进去。”

在浙江俞同春药业的生产基地里,工作人员介绍起设施,如数家珍。作为杭州的百年老店,俞同春国医馆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是浙江老字号之一。为了能够获得更加道地的药材,他们来磐安投资设厂,进行工业化的药材饮片生产。

与传统的手工生产相比,工业化生产饮片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是干净卫生方面做得更好,二是质量体系更有保障,三是生产效率更高。

如今的江南药镇,成功搭建了1平方公里核心中药材产业园,建成了长三角地区硬件设施最好、交易面积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浙八味药材城,汇聚了浙产中药材90%以上的交易量,年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相继引进了康恩贝集团、浙江一方等中药制造龙头企业,实现了江南药镇世界500强企业的从无到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从无到有,成功入驻各类中药制药、配方颗粒、饮片加工企业67家,中药保健营销企业574家,其中5家企业通过GMP认证已投产,4家企业入驻国家级高新技术,完成年均产值22亿元以上,税收3.2亿元以上,比创建前分别增加18亿元以上、2.3亿元以上。

强化“二产”,正是江南药镇的新选择。对此,熊伟威表示,“一产”不能扩张太快,否则容易泥沙俱下,影响质量;“三产”是药镇比较有基础的,所以当前他们重点把目光投向“二产”,通过延长产业链,来获得协同效应,达到“1+1+1>3”的作用。

目前,这一目标的实现进度相当理想。特别是GMP认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高、难度大。之前,磐安县域仅有1家通过GMP认证,而现在有5家,其中4家在江南药镇。

【科技含量更高的配方颗粒将投产】

位于“江南药镇”中医药产业园内的浙江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药.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中药制成厂家。

该公司于2016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投产,中药饮片车间已经开始运转,而中药配方颗粒车间则正在调试。

相当于传统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广东一方作为中国中药公司旗下的专业从事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是中国以现代植物提取技术改革中医中药传统汤剂的先行者。近二十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思维创新、技术创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生产了7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安全、高效、方便的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原料是经规范炮制加工后的中药饮片,用水煎煮提取,通过不同设备和条件来使实现不同品种的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煎煮要求,全成分提取,再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

对患者来说,中药配方颗粒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煎药难的问题。无论是上班、出差、旅行都很方便携带。而且不像自己煎出来的中药那么容易坏,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这种不用煎的中药颗粒安全有效吗?浙江一方的工作人员回答,作为中国现代中药工业的领军企业,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临床药效、安全性等研究,保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他们在磐安设厂,为的就是这里的道地药材,强强联合,能够更好地保障和提升药效。

“浙江一方”预计,等到相关生产线全都投产后,年提取药材3000吨,预计产值超过5亿元。

【本土化制药人才培养加速】

磐安人徐刚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找工作时进了“浙江一方”。

徐钢说,大学毕业时,他考虑过留在杭州工作,后来还是觉得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发现“浙江一方”给的待遇不比杭州差,又离家近,就来了这里。公司待遇不错,提供住宿和三餐。来了以后,同事们和睦相处,一起为早日投产而努力,这种氛围让他觉得很好。

徐钢的同事徐跃贞是东阳人,不过她阿姨家是磐安的,就住在药材市场附近。找工作的时候,她想着有个照应挺好,就来这里了。公司离阿姨家不远,骑电动车大约20分钟的车程,所以徐跃贞有空就会去看看阿姨。她觉得,把江南药镇作为自己职业的起点,是个明智的决定。“浙江一方”这样的大公司,标准清晰,管控严格,随时记录,对新人来说是很好的培养。

而兰溪人毛慧芳则是个检测上的行家,她应俞同春药业的邀请来到磐安,不但为企业做好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把关,也为企业带新人。毛慧芳说,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非常重要,他们企业招聘了大量的磐安籍大学生,为得就是本乡本土,能够留得下来。这些年轻人也很聪明,很努力,很多都是可造之才。

这些年轻人,正是江南药镇未来的希望。对于许多磐安人来说,中药情结是从小根植于心的。作为江南药镇建设指挥部副指挥的道地磐安人朱良福说,他小时候,妈妈会告诉他,家里哪一块地上的贝母,就是他下一年的学费,于是他总是闻着药香,精心伺弄那些药苗,憧憬着自己上学的生活……这样的故事,在磐安县新渥街道的老一辈里,几乎家家都有。

在药香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磐安人,同样对中药材充满感情,这种感情加上他们的专业背景,以及在国内一流药企里工作的经验在江南药镇上抛撒过的汗水与青春,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化学变化,未来可期。

【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即将亮相】

在江南药镇上,“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正在建设当中,即将给这里带来更大的变化。

磐安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自2018年2月正式启动,围绕中药产业9个环节,具体实施21个重点项目,打造规范化生产体系、质量追溯体系等7大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四链一体”的创新服务综合体。

建立规范化生产体系。一是提高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建设2000亩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00亩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建中药材种质资源圃120亩,大盘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繁育驯化基地30亩。二是建设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共享车间”,为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加工服务。三是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建立浙产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形成中药材质量控制新模式。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同一地块单品种种植规模20亩以上的公司、合作社、种植户全部纳入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中药材质量追溯县域全覆盖。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各类科研院所,组建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新建金华农科院磐安分院、浙江理工大学磐安现代中药创新研究院,国千专家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整合各类中药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中药产业科研合作平台。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新建占地100亩的小微企业孵化园,打造创新创业研发高地、成果转化高地和孵化加速高地。提升1000亩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园,提高“江南药镇”集聚辐射能力。

建立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集行政服务、金融服务、创新服务为一体的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占地1061平方米,建筑面积7196平方米),争取9月份建成使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建立浙产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中心,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建立浙药文化展示中心,实施磐安县中医院迁建、浙八味市场功能提升和磐五味品牌推广。

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体系。依托现有的科技大市场,建立中药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依托磐安中药材产地和浙八味特产市场,加快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中药材物流社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重点实施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浙产道地药材综合流通中心、磐安中药材云数据及电商服务平台等项目。

【“江南药镇”文化旅游提档升级】

今年磐安药博会期间,以前来过浙八味药材市场的游客,可能会被这里的景观惊喜到。在药材市场门口,一个“萧统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

在磐安人的传说里,当地种药的传统启自南朝梁武帝时期,昭明太子、梁代文学家萧统为避谗,不远千里,历尽艰辛,辗转来到磐安大盘山,看到环境如此清幽,百结愁肠顿然消失,便在此结庐读书,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期间他常入深山采药救助山民,教民种药,关心人民疾苦,深受民众爱戴。磐安百姓在大盘山青龙头建造昭明院,尊其为“盘山圣帝”。

“萧统文化广场”便以萧统的传说作为创意。广场上的萧统雕塑作品设计,以山形为基本元素,并在居中的位置以写意的手法将萧统与群山有机结合,体现了“山高人为峰”的理念。在群山的正面,以浮雕语言表现了“浙八味”中药材,其中包含了磐安“白术、元胡、芍药、贝母、玄参”这五种药,俗称“磐五味”。

在人物塑造上,萧统左手握着一本书籍,从侧面介绍了萧统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文选》,以及作为南朝梁代文学家的历史背景;右手向前抬升,仿佛即将采摘中药,衣袖随风拂动。整座作品高9米、宽13米、厚2.8米,艺术地表现了磐安山水和磐安精神的情景交融、互为表里,远观大气磅礴,近看气韵生动,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江南药镇也是一个旅游景点,在景观设置上,将中药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建成中药文化创意主题公园,和 “中药养生大道”;实现药镇文化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变,完成药文化创意墙4.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药镇入口药葫芦、药碾子等标志性建筑物2座,形成了“串点连线、连线成片” 、“药在景中,景在镇中”的整体效果。

今年,在此基础上,江南药镇以3A景区创建为抓手,全面开展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以浙八味市场为核心,建设包括悬壶济世广场、步行街、药膳街、游客接待中心、小镇客厅以及指挥中心等17个项目,同步推进智慧小镇和店面、店招、立面路面的整体改造、标识系统(含交通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建设,全面完善旅游配套硬件设施,总投资3000余万元,力争年底前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