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目前,住建部已发布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其中,第一批共27个镇,浙江省最多为8个;第二批共276个镇,江苏、浙江以及山东最多达15个。
1、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发展更明确
2018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8〕1041号)。此次发布的《通知》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扶持特色小镇及特色小城镇的发展。
通过梳理发现,此次发布的《通知》中有部分内容发生了变化。
其中,此次发布的《通知》明确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基本条件。同时,鼓励各地区挖掘多种类型小镇案例,避免模式雷同、难以推广。立足不同产业门类,挖掘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及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旅、体育等现代服务类案例。立足不同地理区位,挖掘“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特色小镇案例,以及卫星型、专业型等特色小城镇案例。立足不同运行模式,挖掘在机制政策创新、政企合作、投融资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未来,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规范。
2、文旅小镇热度不减
文旅特色小镇,是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产业、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依托区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社区等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并使之与其他相关产业、居住社区、其他旅游区(或风景区)发生交互关系的特定区域。
总的来说,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升级,文旅小镇的涵盖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多项功能于一体,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重旅游需求,未来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热点之一。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多样、丰富的休闲、体验特色旅游,消费者的偏好更为个性化,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更加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提供更细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3、健康产业成为热门方向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活的基本目标。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大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美国某著名经济学家曾将其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大健康产业可以理解为围绕满足各类健康(身体、精神、环境)需求的所有产业总称,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目前,我国依托大健康四大产业层级,形成了囊括医疗产品、服务、健康管理、环境、康体养生、智慧养老、商业配套、产业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健康产业谱系。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因此,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大、增速快的特点。据数据显示,2017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4.4万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5.4万亿元。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推行,健康产业特色小镇将得到长足发展。未来,健康产业小镇将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行业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4、PPP合作模式呈上升趋势
特色小镇的投融资主要以构建以项目为核心;以城市投资及旅游投资为支撑,多种投资平台相互协调;特色小镇投融资平台为互相支撑的投融资框架结构。
投资平台构建:
包括两大块,一块是城市投资;一块是旅游投资
城市投资包括健康、水利、健康投资;旅游投资包括文化投资、农业投资、养老投资等
多种融资方式:
包括基金资金、开发性银行政策资金、PPP开发资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ABS资产证券化、政府贴息、贷款资金等
导入大量优质的IP资源,包括知识资本的导入以及成熟品牌的导入。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来说十分关键。目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已经逐步广泛运用,未来将被更多项目选择,呈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