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未来之城

发布时间:2019-07-16

近日,英国交通部发布《移动未来:城市战略》报告。该报告指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加速了交通创新,催生了更清洁和自动化的交通,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旅行方式,并因此改变人员、商品和服务的运输方式,带来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新变化。

近日,英国交通部发布《移动未来:城市战略》报告。该报告指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加速了交通创新,催生了更清洁和自动化的交通,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旅行方式,并因此改变人员、商品和服务的运输方式,带来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新变化。技术变革如果能够加以引导,则会提高生产力和投资,增加出口机会,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反之,如果技术变革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则会产生拥堵增加和可持续旅行减少等不良影响。该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在促进交通创新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并确定了四大部分共十二项2019年及以后的优先事项。


技术让城市交通更智能更绿色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颠覆传统的城市交通方式,一场继汽车革命之后的重大变革正在发生。

互联网、传感器技术与计算能力、软件工程,推动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向智能网联乃至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自2010年以来,包括谷歌、苹果、优步在内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汽车巨头纷纷涉足无人驾驶汽车,外部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谷歌旗下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已累计自驾超过1000万英里。尽管L4L5级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尚待时日,但从L1L3不同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已有多家公司量产。

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使可使用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并且车辆之间、车辆与用户、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可以实时通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的配置,用户可以更好地规划出行方式和路线。

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持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电池价格快速下跌、能量密度和电动机持续改进,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使用量快速增长,将会减少各种模式的排放;而更加智能化的交通意味着车辆利用效率的提高、拥堵的减少,也会对绿色交通有所裨益。英国许多城市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绿色交通发展计划,例如,拥有1.4亿公民的26个城市计划到2030年城市主要区域零排放;英国计划到2040年所有新汽车和面包车均实现零排放。

城市交通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城市交通工具及其组合模式。在城市道路上,基于电动滑板车、电动助力踏板循环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货物自行车的微型移动交通快速发展。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城市的空域将会获得更充分的利用。无人机可以用于紧急服务支持、基础设施检查、商品运输等用途。有报告估计,全球城市航空市场规模204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而城市交通成为共享经济最主要的领域之一。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用户可以只租不买、按需付费,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相比于通过购买而拥有使用权的情况,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因此共享交通甫一出现就受到热烈欢迎。报告指出,共享移动有三种新模式:一是共享旅程,如乘车共享和动态需求响应交通;二是共享使用,即用户共享汽车、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各种车辆进行各自的旅行;三是货运行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更高效的配货,降低车辆的空驶率。车辆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交通更绿色、出行更方便。随着汽车向智能网联化、无人驾驶方向的发展,使用而不占有的共享移动会更加普及,甚至会成为主流的出行方式。

设定面向移动未来的优先事项

《移动未来:城市战略》提出了2019年四大部分共十二项优先事项。一是实施灵活的监管框架,包括启动微动性汽车、移动即服务、数据共享以及巴士、出租车和私人租用车辆立法等四个领域的监管审核;二是支持行业和当地领导,包括促进移动未来区的实验和试验,鼓励共享和利用数据,支持汽车行业变革,建立本地能力,改善城市环境;三是确保政府决策的稳定性,包括将未来思维融入政府决策,进行交通技术和服务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了解公众的看法;四是技术专用计划,包括对零排放汽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和未来飞行器的支持。


政策启示

对于具有积极外部影响的技术变革、模式变革和产业变革,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而不是仅仅扮演守夜人的决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新技术、新模式可能会突破现有的监管框架。法律法规主要是对已经存在的经济社会活动的规范,虽然法律有其自身的灵活性、扩展性,但很难涵盖未来所有的新经济社会现象。技术的变革会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突破既有的监管框架。在未来城市交通领域,电动滑板车、电动助力踏板循环车、载货无人机都是以前未有的交通工具,其安全设计标准、基本操作参数需要给出规范,交通管制和街道设计也需要加以调整。移动即服务(MaaS)包含了多种交通模式的无缝集成、共享经济模式涉及权利的重新划分,都对既有的监管框架构成了挑战。对于更具颠覆性的无人驾驶汽车,更需要由国家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上路行驶的条件,划分汽车制造厂、共享出行服务商、保险公司等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新科技的正外部性导致明显的投资不足。许多新科技存在投资主体所不能完全获得的正外部性。例如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智慧交通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缩短出行时间、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溢出。这些外部收益由于不能为创新主体所获得,造成企业投资低于社会最优投资,因此需要政府对于科技创新予以支持,以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移动未来:城市战略》报告2019年优先事项的技术专用计划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项目,包括:以9000万英镑资金推动四个城市的移动未来区转型;启动4亿英镑的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动公共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无需停车的低成本充电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4000万英镑支持;启动耗资200万英镑的电动载货自行车补助计划;从工业战略挑战基金中拿出1.25亿英镑实施未来飞行计划;通过国家生产力投资基金保留的资金,对数字基础设施给予7.4亿英镑的支持;额外投资4.06亿英镑用于教育和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对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行支持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运作的直接干预。从该报告可以看到,政府的作用更多的在于提出未来发展的愿景,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进入;在法律法规、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对科技创新予以支持;对用户端进行补贴拉动上游供给侧的投入。这些做法不属于挑选优胜者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具有普适性,体现出鲜明的功能性产业政策的特征。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通过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以及用户的积极参与,一个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正向我们逼近。移动未来,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