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小镇 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第二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05-02

特色小镇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留在小城镇,这既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又使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并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建设特色小镇,要认识到以下几点:一定要规划先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经济建设是特色小镇持续成长的动力;文化特色是特色小镇富有魅力的灵魂;制度创新是特色小镇开花结果的保障。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 蒋正华

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二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今天正式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对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对这次论坛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去年11月8日—10日,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这是在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并实施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后,第一个以特色小镇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论坛。在第一次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特色小镇发展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并对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推广,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先后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年3月份“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最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等部门又进一步出台了支持千家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措施。

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高层动态和政策信息,意味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的要求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到今天,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比如,因人口、产业过度集中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交通拥堵、经济失衡等“城市病”日渐显现。为此,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两端发力、共同协调发展,就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然方向。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有1.9万个左右,加上乡,将近4万个。如果这4万个乡镇每个吸引5千人,加起来就是2亿人,这将大大缓解我国大中城市的压力。

特色小镇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留在小城镇,这既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又使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并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就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我有几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点,建设特色小镇一定要规划先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建设。

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许多新兴城市由于规划滞后,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后遗症。比如,因为“重地上轻地下”,我国的城市频频出现“一雨成灾”的现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78%的镇污水没有处理,50%的镇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也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小城镇很难持续健康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首先在规划上下功夫。

在这方面,一些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为了规范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英国早在1947年就专门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该法非常注重鼓励发展小集镇,明确城镇规划的重点是产业发展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商业、卫生、教育、污水处理等基本的社会服务项目。具体操作过程中,请居民参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了英国乡村规划的一种基本模式。英国规划师常常就怎么能合理泄洪、如何布置下水道、怎样安排公共交通等问题,广泛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点,经济建设是特色小镇持续成长的动力。

特色小城镇建设要结合产业特色,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在整个区域规划中的作用,实现产城融合,形成既有特色又与周边协调的小城镇。

近年来,从各地小城镇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凡是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都发展得比较好,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最终往往都成为“空镇”、“鬼城”。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短板集中表现在,重点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很多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往往不能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功能和特色优势,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突出产业特色,即独具特色的产业资源才是当地发展的独特优势。特色小镇应该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地方特色产业,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培育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防止同质化竞争。不能什么挣钱,就引进、发展什么,最后产能过剩,只能走恶性竞争的老路。

第三点,文化特色是特色小镇富有魅力的灵魂。

就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而言,我们还发现,部分城镇脱离本地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片面追求项目的形式和数量。具体表现是,一方面照搬大城市项目,建设大体量商业中心、城市类小区以及新农村,一方面大力破除传统文化元素建筑和自然环境。这造成小城镇文化个性被破坏、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符合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四点,制度创新是特色小镇开花结果的保障。

为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我们要尽快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完善资源配置。我国小城镇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最大挑战,就是我国金字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造成优质资源向上一级行政中心集聚,处于最底层的小城镇成了“资源贫瘠”之地,很难发展。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摒弃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使特色小镇建设更具内在活力和动力。

今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历史机遇,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特色小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