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一)——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项目

发布时间:2023-05-23

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一)


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项目


申报单位:城印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北京市

组织实施单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

投资单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城印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能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绿美园林工程服务中心、中开创建(北京)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9年12月

竣工时间:2021年6月

更新前土地性质:二类居住用地

更新后土地性质:二类居住用地

更新前土地产权单位: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牡丹园北里社区、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

更新后土地产权单位: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牡丹园北里社区、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

更新前用途:违建用房、公共活动空间

更新后用途:公共活动空间

更新规模: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牡丹园北里社区约4657平方米、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约3804平方米

总投资额:约1000万元


1684823683128.jpg

1684143544957.jpg 更新缘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讲话精神,2019年经报请市政府批准,北京市规自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项目聚焦群众身边需求和改造意愿强烈的边角地、畸零地、废弃地、垃圾丢弃堆放地、裸露荒地等消极空间,以小投入实现大收获,切实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宜居度的揪心事、烦心事,真正使百姓的美好幸福生活得益于小微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显著提高幸福指数,收获百姓满意口碑。首批选取了 8 个试点项目,我司有幸负责其中的两个试点的设计与建设工作。

1684143544957.jpg 更新亮点

1.设计创新

微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微空间占地面积一般都较小,但却承载着丰富的公共空间功能,对于微空间的改造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要像关注自己家的装修一样关注微空间的改造更新,要“无微不至”、要“精细化”,改造设计从始至终贯穿“精细化设计”的理念。

(1) 现状调研精细化。摸清每一寸土地,精确了解现状倾听每一种声音,精准掌握问题。

(2) 场所精神精细化。改造后的微空间不但是居民休憩活动的功能性空间,而且是当地文化风貌的展示空间,是当地居民的情感寄托。

(3) 交通组织精细化。人车分离,安全第一。

(4) 活动空间精细化。老幼融合,动静结合。

(5) 适老适小设计精细化。少竖向、抹圆角、重康复。

(6) 生态设计精细化。保护树木、透水铺装、海绵城市、便于维护。

(7) 公服设施安排精细化。公服设施全面,一个都不能少。

(8) 公众参与精细化。相互配合,讲、解分离。事前征求意见、事中共商共建、事后跟踪反馈。

2.技术创新

高效有序的组织沟通机制。方案推进过程中,规自委领导、街道领导、社区领导、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委会成员多次会议讨论沟通方案、相互发声,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积极与居民沟通,听取老百姓意见,使项目的推进和完善更加高效。

3.模式创新

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更新,设计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建成后对于公共空间使用的运营维护才是长远任务,在百姓使用公共空间后,谁运营、社维护是更加重要的问题。本项目采用街道监督,物业管理运营维护的方式,避免后期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将原本美好的公共空间变成无人管理的区域。

1684143544957.jpg 更新效果

项目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社区配套设施、景观环境、无障碍设施、公共艺术、城市家具等进行一体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实现小微空间高效利用,统筹解决社区公共设施缺乏、场地安全隐患大、人车混行、停车无序、环境脏乱差等“急难愁盼”问题,显著改善和提升百姓生活环境品质,为居民室内外活动营造安全舒适、富有活力的空间,为促进基层党建、社区自治提供平台,重塑场所精神,增进邻里关系,将居民家门口的小微空间变成有颜值、有温度、有乡愁的一方乐园。







专家点评


聚焦群众身边需求和改造意愿强烈的消极空间,以小投入实现大收获。改造设计从始至终贯穿“精细化设计”的理念;采用街道监督,物业管理运营维护方式进行后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