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三)——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旧改版未来社区项目

发布时间:2023-05-23

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三)


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旧改版未来社区项目


申报单位:浙江绿城筑乐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杭州市上城区

组织实施单位:浙江绿城筑乐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单位: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浙江绿城筑乐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0年6月

竣工时间:2022年6月20日

更新前土地性质:住宅用地

更新后土地性质:住宅用地

更新前用途:居住建筑

更新后用途:居住建筑

更新前容积率:1.8

更新后容积率:1.8

更新规模:16万㎡

总投资额:1亿元


1684825365474.jpg

1684143544957.jpg 更新缘起

缘于杭州市启动针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实行改造计划,小营巷社区被列入杭州市2020年重点改造项目。

1684143544957.jpg 更新亮点

1.设计创新

(1)增加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2)改造单一垃圾收集点,呈现集休憩和垃圾分类多功能一体分类点;

(3)增加多个口袋公园,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4)增设智能设施,如快递柜,行车道闸等;

(5)盘活闲置空间,打造物业服务一条街等便民设施,服务居民。

2.技术创新

(1)屋面增设耐高温改性卷材防水层,确保10年无漏水点;

(2)外观装饰采用高级真石漆喷涂,特色显著;

(3)对老宿舍实施平改坡塑型,唤醒城市历史记忆;

(4)道路、停车位铺装采用透水沥青,结合城市公共色彩学,全面落实生动活泼的海绵城市规划;

(5)引入海绵城市,增加绿化,缓解停车位增加附带的绿化减少问题;

(6)全面引进智慧社区管理体系,服务中枢平台,前期建设与后续管理科学衔接。

3.模式创新

运营先导的投建管运一体化创建模式。不同于传统老旧小区改造,旧改版未来社区的创建更注重各类场景的落地,如何做好各类场景的运营成为了创建工作的重点。绿城积极发挥在物业服务、一老一小服务、活动策划等园区运营方面的优势,以运营的视角来指导空间的改造。例如小营巷社区幸福邻里坊的打造,按“运营方案”优化“平面布局”,使邻里坊空间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充分体现改造价值。小营街道还积极促成绿城对社区闲置空间的获取,用空间的经营性收益弥补绿城园区整体运营的不足,打通社会力量参与旧改版未来社区投建运维一体化的闭环。

4.运营创新

项目以“小营大爱”为运营场景定位,以红巷精神为起点,转化并营造具有全新价值的社区空间,重新定义文化-居民-空间之间的关系,打造居民需要、文化传承、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通过大爱·传承、大爱·生活、大爱·创造三个主题,展示小营大爱的定位。通过开展“小营巷100个有爱的人”主题活动,发掘并链接更多有爱的人,让更多人发现更多乐观的生活方式,在未来成为一个正能量的知识分享平台。

1684143544957.jpg 更新效果

(1)存量空间的挖潜与盘活

利用边角空地、闲置院落与用房等建设不同人群的活动场所;将原有利用率极低的场地进行改造,增加座椅、廊架、健身器材等设施,植入休憩、健身、社交等功能,建设小微活力空间。

(2)交通系统的梳理与重构

优化路网系统,局部拓宽道路,以满足消防要求;完善机动车停车位,结合路网系统划线区分停车区域,新增车位与住宅间保持合理距离,有条件处预留电动车充电桩并增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域。

(3)建筑立面的修补与整治

针对结构不稳的老旧建筑进行加固;在符合房屋主体结构安全前提下,开展 “平改坡”与加装电梯等改造;对有渗漏问题的屋顶与侧墙渗水的墙面进行立面统一修复;对楼道内墙、顶棚、扶手、护栏、电气系统等进行整修;针对沿街住宅立面,将空调机罩、雨棚、沿街商铺店招等进行统一规范,与周边环境协调。

(4)文化元素的挖掘与传达

建筑外观上符合城市区域风貌控制规划,结合社区文化建设,在部分节点融合社区文化标识,展现社区特点,营造文化氛围。







专家点评


以“小营大爱”为运营场景定位,以红巷精神为起点,转化并营造具有新价值的社区空间;利用边角空地、闲置院落与用房等,实现存量空间的挖潜与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