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五)——洛阳市西工兵营老旧小区改造

发布时间:2023-05-25

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五)


洛阳市西工兵营老旧小区改造


申报单位: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政府百城提质办公室

项目区位:洛阳市西工区

组织实施单位: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政府

投资单位: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洛阳鑫赟通实业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1年3月

竣工时间:2022年6月

更新前土地性质:建设用地

更新后土地性质:建设用地

更新前用途:住宅

更新后用途:住宅

更新规模:120000㎡

总投资额:6100万


1685001710624.jpg

1684143544957.jpg 更新缘起

西工兵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始建于1914年,是民国时期中国关内最大的新式陆军兵营,现存建筑主要为司令部旧址、高级住宅、惜阴书室、机库、老吴桥遗址、阅兵台等,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工兵营周边共有26个小区,92栋楼,涉及居民3511户,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片区内楼院建设年代久远,一排排小煤棚,一堵堵围墙将每栋楼分隔开,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活动空间小,消防车难以进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屋顶防水、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陈旧,照明、监控等缺失,物业管理混乱,居民改造意愿十分迫切。

1684143544957.jpg 更新亮点

1.设计创新

在设计中不局限于老旧小区改造,依托西工地洛阳抗战纪年馆抗战文化及民国建筑,形成“抗战文化、民国井巷、文旅街区”的设计概念,使抗战历史文化予以延续与弘扬,打造以文化、历史、旅游、生活为特色的民国井巷,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现西工魅力。

2.技术创新

在改造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需求,对居民楼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外墙增加保温层,更换节能窗户,实施雨污水分流,增加绿化设施,充分融入环保元素、绿色元素。

3.模式创新

(1)集散为整,组团连片。先后拆除围墙1200米,拆除煤球房、违建235间1500㎡,把“小院子”变成“大院子”,实现空间资源共享和物业管理规范化。同时充分利用腾退出来的公共空间,配建乐养居、健身广场、小游园、活动室、健身器材、快递柜等公共服务设施,补齐老旧小区文化、体育、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2)保护优先,传承历史。对片区内西工兵营遗址进行保护、展示,使西工兵营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利用丰富历史素材,以“豫西烽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洛阳抗战”为主题,建成洛阳抗战纪念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3)绿色生态,打造试点。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放准入权限,由社会性企业主导实施,引入新型处理技术,创新积分兑换奖励等措施,动员群众参与,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动绿色低碳的城市文明新风尚形成。

4.运营创新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小区片区,提供街区养老、文化、医疗、助餐、家政、快递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高品质的城市家具、城市景观,为群众打造靓丽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实现微利运营。

1684143544957.jpg 更新效果

改造后的西工兵营片区彻底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居民整体生活环境大幅提升,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很多已经搬走的群众又回来居住,呈现回流现象。同时,在西工兵营周围形成的集景区、社区、街区为一体的民国风格特色生活休闲旅游街区,成为西工区独有的文商旅名片。







专家点评


集散为整,组团连片;保护优先,传承历史。不仅仅局限于老旧小区改造,依托抗战纪念馆及民国建筑,形成“抗战文化、民国井巷、文旅街区”的概念,体现城市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