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改造(三)——北京卫星制造厂改造项目

发布时间:2023-05-16

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工业园区改造(三)


北京卫星制造厂改造项目



申报单位: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北京市海淀区

组织实施单位: 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单位: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弘石嘉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2年3月

竣工时间:2023年4月

更新前土地性质:工业用地

更新后土地性质:工业用地

更新前土地产权单位: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更新后土地产权单位: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更新前用途:卫星制造

更新后用途:研发办公

更新前容积率:0.6

更新后容积率:0.6

更新规模:50,629㎡

总投资额:1.4亿


1684206732977.jpg

1684143544957.jpg 更新缘起

北京卫星制造厂旧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创业大街——知春路,是北京乃至中国科技、教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项目以中关村大街、学院路为轴线,是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

北京卫星制造厂是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也是我国多个卫星、返回舱诞生地,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

工业遗产:一号厂房、四号厂房、坐标镗床、坐标镗铣床、万能工具铣床、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纪念碑列入国家工业遗产第二批名单。三号厂房(第二批增补)列入国家工业遗产第四批名单。

北京卫星制造厂因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厂房已废弃使用。

园区未来产业定位:空天产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

厂区空间类型:研发办公

配套类型:餐饮、科普教育、VR展示

打造空天创新工场产业发展前沿园区,空天产业创新孵化示范与标杆。通过合理的园区规划和空间改造,使其焕发活力,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空间价值,为空天产业、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空间及配套商业空间。

1684143544957.jpg 更新亮点

1.设计创新

(1)通过对厂区原有规划及空间布局的研究分析,结合未来厂区产业定位,划定未来厂区景观空间,商企功能的空间划定,以及各功能所属流线规划。

(2)针对厂区新功能及空间规划布置,修缮利用部分原有市政管道,增设优化原厂区水、电、暖等新市政管道,满足未来厂区新功能新企业的运营使用条件。

(3)在厂区未来运营模式畅想的前提下,对园区的景观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布置景观广场,景观轴线,休憩外摆,活动空间等设计。在整个厂区景观中,以卫星为元素融入铺地,休憩座椅等景观细节中,以原厂区工业设备和卫星厂纪念碑的利用及展示为亮点呼应厂区历史。

(4)在园区内增设三部艺术景观楼梯,同时满足多层建筑的消防疏散,竖向交通使用便利及提升园区景观亮点。

(5)结合各入驻企业使用需求及配套空间使用需求,对各栋建筑局部进行结构改造,由原有狭小的砖混建筑空间改造为宽敞的使用空间。增加建筑使用舒适度。大部分厂房依据现行结构规范进行结构加固。

(6)以保护厂区原有红砖工业气质为原则,以清洗修缮为主要手段更新厂区保护建筑的外立面。在维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前提下,更换所有建筑外门窗,改善建筑的节能条件以及外观,优化室内采光需求。

2.技术创新

(1)旧砖墙外部涂料清洗维护技术。

(2)智能化园区:智能照明系统,能耗管理系统,园区环境监测系统,综合管理平台。

3.模式创新

(1)结合结构改造,功能植入,历史文化,环境提升的原则对整个厂区进行修缮和利用。

(2)利用三部景观楼梯的精心设计与布置,整合园区景观节点,消防疏散,竖向交通于一体。

(3)结合卫星厂历史建筑及纪念性物件,重塑历史记忆空间,最大化保留历史痕迹。打造可游可观可学可憩可阅读的中央花园。以历史价值催动社会价值。

(4)结合核心景观,打造开放街区,填补城市业态,织补城市街区。

1684143544957.jpg 更新效果

利用腾退空间设计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政府,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通过老旧厂房改造更新,在海淀区城市核心区打造高识别度的街区级商业设施;利用卫星厂长期积淀下来的航天工业历史文化IP,完善城市配套体系;重新整合、匹配适合海淀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建立更为完善的产业链,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专家点评


将卫星元素融入景观细节,以旧厂区的历史遗存作为展示亮点,用清洗修缮手段保护原有红砖工业气质,打造出空天创新工场发展前沿园区,空天产业创新孵化示范与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