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改造(一)——上虞里直街保护与有机更新项目

发布时间:2023-06-28

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村镇改造(一)


上虞里直街保护与有机更新项目


申报单位:goa大象设计

项目区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老城区(老坝底)

组织实施单位:浙江蓝城有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单位:浙江省上虞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goa大象设计

施工单位:浙江海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9年

竣工时间:2022年

更新前土地性质:混合用地(住宅、商业、文化建筑)

更新后土地性质:商业

更新前土地产权单位:浙江省上虞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更新后土地产权单位:浙江省上虞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更新前用途:民居、店铺、养老院、庙堂

更新后用途:餐饮、店铺、颐乐学院、历史保护建筑展示、书院

更新前容积率:0.60

更新后容积率:0.43

更新规模:建筑面积4305.18㎡

总投资额:4800万


1687161013565.jpg

1684143544957.jpg 更新缘起

里直街位于上虞老城区,南临浙东运河,北靠萧绍海塘,东面曹娥江和曹娥庙,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曹娥投江寻父故事的发源地。当地人称里直街所在的区域为老坝底,与漕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也承载了老上虞人的集体记忆。

随着上虞新城在城市北部的崛起,老坝底这一片区域和其它地级市的老城区面临着相似的问题:老城破败,随意搭建,道路系统逐渐淤塞,人口外流伴随着此区片逐渐空心化。也正是这个原因,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一区域的拆迁和重新规划,将其纳入城市扩张体系之中,借此完成一轮新的城市更新。

1684143544957.jpg 更新亮点

1.设计创新

面对将要大规模更新的老城片区,设计师提出以尽可能和缓的方式保留作为“记忆的褶皱”的城市肌理,来保持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延续性:里直街作为上虞老城区的一条典型街巷,具有某种生活的真实性和朴素性,承载了时间堆叠的痕迹,呈现出清末民初至九十年代几个时期并置的多样性。

设计一方面对长期无序的加建进行重新审视,适度疏导;另一方面,尽可能挖掘出被生活所塑造的肌理和场所,利用当下的材料和工艺满足使用需求,保留这条街上最原本能体现生动性和独特记忆的空间特质。摒弃一般改造中常用的以正交体系排列单体建筑的标准化操作方式,保留和延续了一些原有非正交方式建造而形成的街巷空间错动的微小差异,既限定了街巷与院落的空间边界,也维持了某种传统意义上社会邻里间的关系属性。

2.技术创新

(1)材料的更新与防水的改善:以水泥预制防水板取代传统木批檐的材料,让原有垛头的斜向找坡批水得以改为几近水平的挡水批檐。

(2)新建建筑与保留老墙的高度协调:将一层的檐口高度控制在3.0米和2.7米两个高度,结合场地的微高差,以及建筑本身的进退曲折,保留原有街巷屋檐高低错落的丰富性;二层屋檐统一控制在2.4米的高度,在满足使用高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与保留的山墙面高度相协调。

(3)通过最常见和朴素的材料统一街区氛围:以最常见的干粘石替代大面积涂料白墙,结合建筑开洞处分缝,做抗裂处理;以水磨石方式处理踢脚线,水洗石的方式应用于窗套,实现施工工艺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复建部分的白墙严格参照原建筑做法进行做旧处理;养老院建筑延续了原有粘玻璃渣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没有棱角的玻璃渣,以压实的做法改进工艺,避免划伤。

(4)节能方面:将与老墙交接位置的开间作为通向二楼的楼梯间,以此将老墙与新建墙体隔开,在新建墙体上解决保温构造,保证功能性房间的节能需求。

3.模式创新

由于保留的墙体已年久失修,新建建筑的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都会直接影响保留墙体本身的结构安全性,这就需要设计在介入之初就考虑清楚结构基础形式以及与老墙的交接关系,同时对测绘与加固单位提出极高的要求,通过真实的调研和详细的测绘落位、反复的施工打样,最终保证了复建品质实现设计预期。

4.运营创新

里直街的改造充分挖掘本土文脉,有效融合潮流文化,尊重真实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历时性。是一条既饱含历史记忆,又符合当下生活的商业街区,是江南里社区共享的商业、文化空间,也是上虞城市的会客厅。

1684143544957.jpg 更新效果

2022年五月,里直街基本完工,项目公司负责人带着四位曾经曹娥的企业家、村支书、文化学者,也是曾经老曹娥茶馆的常客到老街走访,82岁的李书记说:“阔别四年重游故地,旧时模样依旧清晰。”







专家点评


以尽可能和缓的方式保留“记忆的褶皱”的城市肌理。注重对材料的更新与防水改善;注重新建筑与老墙的高度协调,通过常见的朴素材料统一街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