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微中心”政策建设,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与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研究提出了建设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的战略设想:按照“5年搭结构、10年成规模、20年创一流”的发展目标要求,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香河“微中心”建成一个以“医-养-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要素集聚、高端产业集中、配套设施完善、品牌示范效应强劲的国际化健康养老新城,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养老、医疗等健康类非首都功能集中承接地,并建议把规划建设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纳入中加养老服务业国际战略合作项目范围。 |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微中心”政策建设,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与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对河北香河县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建设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加快承接北京医疗、养老等健康类非首都功能疏解,助推河北“医养结合”示范试点。
一、京津冀区域“微中心”及其需要的落实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微中心”划纲要》提出,“选择若干个中小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落实“微中心”政策需要如下四个条件。一是,与中心城保持合适的距离,“微中心”与北京中心城的距离建议在40-100公里范围内。二是,具有便捷快速的交通通道,能通过高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与北京实现便捷快速的联系。三是,具有集聚增量资源的空间余量,建议规划面积20-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左右为宜。四是,具有特色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要充分考虑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特色环境,优先选择特色产业基础较好,或已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的区域。
二、规划建设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的战略设想
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建议选址香河县东北部的钱旺-渠口组团,拟占地约42800亩,四至范围:东至京沪高速北线(预留)、西至绿地国宝21城、南至唐通线、北到香河县界。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人口规模20万左右,可实现每平方公里1万人密度指标。
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的战略目标是,以健康养老功能为核心,突出“大健康”主题和“医养结合”亮点,集中承接养老、医疗、健康产品孵化等非首都功能疏解。按照“5年搭结构、10年成规模、20年创一流”的建设要求,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香河“微中心”建成一个以“医-养-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要素集聚、高端产业集中、配套设施完善、品牌示范效应强劲的国际化健康养老新城,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养老、医疗等健康类非首都功能集中承接地。
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建设的五大战略任务。1、明确产业定位,构建“医-养-教”融合的产业体系。充分把握国内外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潜力行业领域,突出“医-养-教”结合的主题,构建以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总部研发等三大产业为核心,以健康与保健品、老龄用品、健康类教育培训、休闲养生等四大产业为拓展,以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两大产业为配套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冀区域重要的医养教产业综合体。
2、优化功能布局,打造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突出医疗、养老、总部研发等功能特色,打造“微中心”健康养老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和标志区。沿“微中心”边界,建设生态农业、景观绿地、休闲游憩等设施,严控“微中心”边界,形成水绿交融、森林环绕的环城生态景观带。建成贯穿“微中心”东西和南北的两条重要的交通廊道与绿色景观轴线。通过规划特色组团,分别承担健康产业化、休闲养生和新型城镇社区等功能,建成空间相对集中、功能相对完善、职住相对平衡、集中高效发展的“微中心”集中建设区。
3、补齐两大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承载力。构建“外部以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为联通动脉,内部以主干道为骨架、高密度街区路网为支撑”的多层次交通体系,争取开通“微中心”到京唐城际铁路香河站的BRT区域快线,与北京中心城形成便捷的“1小时通勤圈”。引入“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等新理念,高标准超前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合理布局教育基础设施,通过办分校、教学托管、共建教育联盟等方式,引进北京景山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围绕“微中心”功能需求,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体育等重大功能性设施;加快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特色餐饮等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街区制规划和“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要求,科学布局社区服务设施,形成与“微中心”相匹配的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
4、坚持生态为先,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开放空间。通过建设2-3座大型标志性生态景观、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开放空间、严格产业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等多项措施,全面提升“微中心”生态宜居水平,增强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疏解的吸引力。
5、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微中心”开发建设的政策合力。积极向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争取,在统筹调整国家医疗资源布局时,优先考虑将一些国家医疗机构、医疗类教育机构落户在香河“微中心”。加快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险接续、医疗保险异地结算、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等跨区域性政策衔接,争取在香河“微中心”率先试点。研究设立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投资建设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实施“微中心”集中建设区与周边旧村改造、人口市民化的城乡一体化政策方案。
三、把建设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纳入中加战略合作
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中国总理李克强见证下,9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与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于渥太华签署谅解备忘录。在谅解备忘录中,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将利用其专长,在养老领域改革、推动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养老服务业等方面,协助中国政策制定者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将与发展改革委分享经验,为后者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并就养老领域改革及养老服务业吸引国际投资等议题开展培训合作、 举办研讨会和政策研究。
把规划建设香河健康养老“微中心”纳入中加养老服务业国际战略合作项目,作为中加养老服务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这项战略措施可以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布局国际养老服务业合作战略,推进中加战略合作,有力支持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改革开放;二是,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逐步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保障服务区域一体化;三是,通过城乡一体化措施,探索香河县“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实现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联合课题组